矮叶书带蕨
矮叶书带蕨-中华本草编辑本段
拼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
英文名Low Grass Fern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modesta Hand.-Mazz.[V.nana Ching]
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矮叶书带蕨原形态
植株高6-14cm。根茎短,横生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、粗筛孔状、有虹色光泽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生;叶柄短;叶片近革质,狭线形或线形,长5-12cm,宽1-3mm,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,强度反卷,在中脉两侧形成纵沟;中脉上在稍凹下,下面狭、圆而陲卢,不平坦。孢子囊群背生于近中部以上的叶缘内,满布于中脉与叶边之间的沟内,沟的内缘不具隆起的棱脊,通常被强度反卷的叶缘覆盖,具有长柄的环状隔丝。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。
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矮叶书带蕨性状
性状鉴别 根茎细弱,生有鳞片;鳞片披针形至长钻形,灰褐色而有虹色光彩,边缘有疏锯齿。叶柄短;叶片纸质,狭线状披针形,长5-12cm,宽1-2.5mm,先端钝,基部长渐狭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中脉隆起。孢子囊群沿叶近边缘着生,常被反卷的叶缘所包被。气微、味苦、涩。
矮叶书带蕨性味
苦;涩;平
矮叶书带蕨归经
肝、肾二经
矮叶书带蕨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接骨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
矮叶书带蕨用法用量
内服煎汤,10-185g。外用适量鲜品,捣敷。
矮叶书带蕨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。
矮叶书带蕨-百度百科编辑本段
矮叶书带蕨,中药名。为真蕨目、书带蕨科、书带蕨属植物。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全草入药,性平味苦、涩,具有舒筋活络,接骨止痛之功效。常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。
中文学名矮叶书带蕨
界植物界
门蕨类植物门
纲蕨纲
目真蕨目
科书带蕨科
属书带蕨属
种矮叶书带蕨
采收时间全年均可采收
用量10-15g;外用适量
矮叶书带蕨别名
书带蕨、细叶书带蕨、细柄书带蕨、小叶书带蕨、苔草书带蕨、龙骨书带蕨、轴果书带蕨。
矮叶书带蕨生理特性
根状茎横走,密被鳞片;鳞片黄褐色,具光泽,钻状披针形,长4-6毫米,基部宽约0.2-0.5毫米,先端纤毛状,边缘具睫毛状齿,网眼壁较厚,深褐色;叶近生,常密集成丛。叶柄短,纤细,下部浅褐色,基部被纤细的小鳞片;叶片线形,长15-40厘米或更长,宽4-6毫米,亦有小型个体,其叶片长仅6-12厘米,宽1-2.5毫米;中肋在叶片下面隆起,纤细,其上面凹陷呈一狭缝,侧脉不明显。叶薄草质,叶边反卷,遮盖孢子囊群。孢子囊群线形,生于叶缘内侧,位于浅沟槽中;沟槽内侧略隆起或扁平,孢子囊群线与中肋之间有阔的不育带,或在狭窄的叶片上为成熟的孢子囊群线充满;叶片下部和先端不育;隔丝多数,先端倒圆锥形,长宽近相等,亮褐色。孢子长椭圆形,无色透明,单裂缝,表面具模糊的颗粒状纹饰。
矮叶书带蕨产地
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,海拔100-3200米。也分布于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、泰国、缅甸、印度、锡金、不丹、尼泊尔、日本、朝鲜半岛。
矮叶书带蕨采集加工
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矮叶书带蕨入药部位
全草。
矮叶书带蕨药材性状
茎细弱,生有鳞片;鳞片披针形至长钻形,灰褐色而有虹色光彩,边缘有疏锯齿。叶柄短;叶片纸质,狭线状披针形,长5-12cm,宽1-2.5mm,先端钝,基部长渐狭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中脉隆起。孢子囊群沿叶近边缘着生,常被反卷的叶缘所包被。气微、味苦、涩。
矮叶书带蕨性味
苦、涩,平。
矮叶书带蕨归经
肝、肾二经。
矮叶书带蕨功能
舒筋活络,接骨止痛。
矮叶书带蕨主治
跌打损伤,骨折。
矮叶书带蕨用法用量
内服煎汤,10-15g。外用适量鲜品,捣敷。
矮叶书带蕨相关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。
矮叶书带蕨-医学百科编辑本段
拼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拼音名ǎi Yè Shū Dài Jué
英文名Low Grass Fern
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modesta Hand.-Mazz.[V.nana Ching]
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矮叶书带蕨的原形态
植株高6-14cm。根茎短,横生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、粗筛孔状、有虹色光泽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生;叶柄短;叶片近革质,狭线形或线形,长5-12cm,宽1-3mm,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,强度反卷,在中脉两侧形成纵沟;中脉上在稍凹下,下面狭、圆而陲卢,不平坦。孢子囊群背生于近中部以上的叶缘内,满布于中脉与叶边之间的沟内,沟的内缘不具隆起的棱脊,通常被强度反卷的叶缘覆盖,具有长柄的环状隔丝。
矮叶书带蕨的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。
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矮叶书带蕨的性状
性状鉴别 根茎细弱,生有鳞片;鳞片披针形至长钻形,灰褐色而有虹色光彩,边缘有疏锯齿。叶柄短;叶片纸质,狭线状披针形,长5-12cm,宽1-2.5mm,先端钝,基部长渐狭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中脉隆起。孢子囊群沿叶近边缘着生,常被反卷的叶缘所包被。气微、味苦、涩。
矮叶书带蕨的性味
苦;涩;平
矮叶书带蕨的归经
肝、肾二经
矮叶书带蕨的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接骨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
矮叶书带蕨的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85g。外用:适量鲜品,捣敷。
矮叶书带蕨的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