蛾药
蛾药-全国中草药汇编编辑本段
拼音é Yào
别名火草、火把花
来源菊科火绒草属植物多枝火绒草Leontopodium sinense Hemsl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辛,凉。
蛾药的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
蛾药的用法用量
5分,研粉吹喉部或温开水送服。
蛾药-中药大辞典编辑本段
拼音é Yào
别名火把花、火草
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为菊科植物华火绒草的根。夏、秋采挖。
蛾药的原形态
华火绒草,又名中国火绒草。
宿根簇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全体密生絮状绵毛,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茎直立,分枝。单叶螺旋状互生,叶片线形,长3~4厘米,宽0.2~0.6厘米,基部略抱茎,上面深绿色,基本无毛,下面密被白色绵毛。头状花序,簇生枝端,伞房状排列,短缩密集,外周生一圈叶状苞片,花小,白色。瘦果,长圆形,具黄白色冠毛。
蛾药的生境分部
生于山坡疏林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。
蛾药的性味
辛,凉。
蛾药的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
蛾药的用法用量
外用研末吹散。内服研末为散,3~5分。
蛾药-中华本草编辑本段
拼音é Yào
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Edelweiss
别名火把草、火草
出处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叶火绒草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artemisii folium (Levl.) Beauv. [Gnaphalium artemissifolium Levl.]
采收和储藏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蛾药的原形态
艾叶火绒草 多年生木质草本,高20-60cm,有时高达1m。根茎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。茎木质,不分枝,常大部宿存,或二年生枝丛腋芽发出密生的长分枝,被污褐色头状粘质的腺毛,有时上部还具白色蛛丝状毛,全部有叶,节间长1-1.5cm,或上部节间达3-6cm,下部叶在花期要萎蓿存。叶开展,披针形或长披针形,长2-5cm,宽0.3-0.7cm,先端尖或渐尖,有细长尖头,基部稍狭,有小耳,无柄,下部叶有时扩大而半抱茎,边缘平均数波状皱缩,上面被疏短腺毛,下面除稀疏腺毛外还被有厚密的白色茸毛。苞叶多数,披针形,两面被白色密茸毛,较花葶长达4倍,开展成密集的径约3-6cm的苞叶群,或径达10cm,的复苞叶群。头状花序;总苞被白色密茸毛,总苞片约3层,顶端无毛;小花异形,有较少的雌花,或雌雄异株;花冠长约3mm;雄花花冠和状漏斗形,有披针形裂片;雌花花冠丝状;冠毛白色,雄花冠毛上端较粗厚,有细齿;雌花冠毛丝状,下部有疏齿。不育子房和瘦果被短粗毛。花期8-9。
蛾药的生境分部
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-3000m的草坡、牧声、杂木林边缘或山谷溪岸边。
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蛾药的性味
味辛;性凉
蛾药的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风热咳嗽;扁桃体炎;咽喉炎
蛾药的用法用量
内服研末,每次1-2g。外用适量,研末吹喉。
蛾药-百度百科编辑本段
蛾药,中药名。为菊科植物艾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artemisiifolium (Levl.)Beauv.的根。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常用于风热咳嗽,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
中文学名蛾药
别称火把草、火草
界植物界
门被子植物门
纲双子叶植物纲
目桔梗目
科菊科
属火绒草属
种艾叶火绒草
分布区域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
蛾药入药部位
根。
蛾药性味
味辛,性凉。
蛾药归经
归肺经。
蛾药功效
清热解毒。
蛾药主治
风热咳嗽,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
蛾药相关配伍
治急性扁桃体炎,咽喉炎蛾药根研粉,用粉直接吹患处。每天3次,每次5分。重者可同时内服,每天3次,每次5分。
蛾药用法用量
内服研末,每次1-2g。外用:适量,研末吹喉。
蛾药使用注意
孕妇禁服。
蛾药采集加工
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蛾药形态特征
艾叶火绒草,又名多枝火绒草。木质草本,根状茎粗壮,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。茎直立,具腋芽,不分枝,或一年茎横卧而基部有直立的分枝,高25-60厘米,有时达1米,木质,常大部宿存,或二年生枝从腋芽发出密生的长分枝(根据记载),被短或长达1毫米的污褐色头状粘质的腺毛,有时上部还有白色蛛丝状毛,全部有叶,节间长1-1.5厘米,或上部节间达3-6厘米,下部叶渐小,在花期枯萎宿存。叶开展,披针形或长披针形,长2-5稀7厘米,宽0.3-0.7稀1毫米,顶端尖或渐尖,有细长尖头,基部稍狭,有小耳,无柄,下部叶有时扩大而半抱茎,边缘平,或波状皱缩,上面绿色,被疏短腺毛,多少有蛛丝状毛,下面除稀疏的腺毛外还被有厚密的白色茸毛。苞叶多数,披针形,两面被白色密茸毛,较花序长2.5-4倍,开展成密集的径约3-6厘米的苞叶群,或与较长的花序梗合着而开展成疏散伞房状,径达10厘米的复苞叶群。头状花序径4-7毫米。总苞长4-5.5毫米,被白色密茸毛;总苞片约3层,顶端无毛,露出毛茸之上。小花异形,有较少的雌花,或雌雄异株。花冠长约3毫米;雄花花冠管状漏斗状,有披针形裂片;雌花花冠丝状。冠毛白色,雄花冠毛上端较粗厚,有细齿;雌花冠毛丝状,下部有疏齿。不育的子房和瘦果被短粗毛。花期8-9月。
蛾药生长环境
生于海拔1000-3000m的草坡、牧场、杂木林边缘或山谷溪岸边。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蛾药相关论述
《云南中草药》:“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主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。”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